《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》读后感
▥小学作文
𝄐 0
著名作家狄马先生说“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、自立、理性和思辨的习惯,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”。《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》一书由余党绪先生选编,在倡导“思辨性阅读”的同时,旨在培养中学生理性精神与思辨能力,唤醒和激发学生沉睡的阅读兴趣和欲望。
何为“思辨性阅读”呢?笛卡尔曾说“我思故我在”。“思辨性阅读”就是提高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含量,是理性的阅读,是对话式的阅读,是批判性的阅读。
帕斯卡尔说:“人是能思想的苇草。”然而据统计,中国学生最大的缺陷是在“比较和评价论点”题型中,正确率仅为23。3%。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剥离表象并且对比和判断不同作者的观点,这种联系和区别中作出独立评论的题型,因明显的思维批判性而成为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与“阅读瓶颈。”若阅读缺乏思辨性,何来文化理解?何来文化积淀?缺乏思维性的阅读必是浅薄的、表象的、僵硬的,缺乏思想的人与苇草又有何不同。
方鸣先生曾言:“语言活动的背后是思维活动”。《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》中着力体现了“思维性阅读”的两个内容:理性化阅读和批判性阅读。
苍旻遐缅,人事未已。在这快节奏的社会,科技进步近乎光速,阅读方式也趋于多样化。人们似乎热衷于“碎片化阅读”这样的“文化快餐”,微博上的小段子,朋友圈的经典文章节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。这时就需要人们学会理性化阅读,选择阅读完整的文章,拒绝“断章取义”式片段。读片段,会破坏文章的完整性,甚至歪曲作者的本意,用余党绪先生的话来说:“就像欣赏美人,只能看到他最漂亮的鼻子或脖子,却看不到他的全身,总有遗珠之憾”。窥一斑难以知全豹,见一叶难以知秋至。要理性地改变低水平的零散的“浅阅读”,以仰望的姿态对待原著,以思辨探究的心态去阅读。
由于应试教育作祟,学生与家长对分数顶礼膜拜,说的是阅读重要,行的却是题海战术,对考点和书本奉若神明。在功利氛围浓里的当下,就需要我们具有批判性的阅读态度,不是跪着读,而是站着读。余党绪先生认为:“批判”一词很多时候被误读了,甚至被妖魔化了,其实,从阅读的角度看,所谓‘批判’,不过是边阅读边评析,边理解边质疑,边沉浸边反省。书中编入的《武松的神性和人性》一文中辨析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情节其实是不科学的,只有以艺术的眼光和想象来理解,才能把握作品的神韵,书中提到:“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膜拜,阅读的价值,在于汲取前人的思想与文化成果,为有所用,以锻造‘我’的现代人格,实现自我的精神建设与文化建构。”诚如斯言,《水浒传》中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值得学习,但其中占山为王的行为,肮脏粗鄙的脏话却不可效仿。对经典,我们应该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,保持阅读者独立的姿态,以质疑的眼光,批判性的阅读。
叔本华在《叔本华散文》中提到:“大量的知识未经自己的思考加工,其价值赶不上力量甚小,但却经过反复思考的知识。”阅读不是猎奇,而是“自我思考的代用品”;不是浏览,而是“人生智慧的理性反思”。苏格拉底说过:“也可以说未经审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”。未经思辨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。《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》教会我不应该做没有个性思想的“蛀书虫”,而应秉持思辨精神,思辨性地阅读。
本文地址:
/show-1210177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原创,其它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