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阳西下说大坝
▥小学作文
𝄐 0
夜幕降临,夕阳在远处苍茫的大山的衬托下,就像一个大绣球,美得让人恨不得摘下来捧在手心里把玩一番。可我却来不及细细颀赏,快步走在田间小路上。
远远地我就瞧见一位老人正挥舞着锄头,没错!他就是我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壮丽的洈水大坝建筑者之一任长富爷爷,听说他已经74岁了,那有力的挖地声告诉我,老人身子老人身子硬朗得很。听了我的来意,老人起满了老茧的手将锄头扔到一边,就像一位演说家一样开始侃侃而谈。
“当时我们的生活十分艰苦,又恰逢严重自然灾害,人们没有吃的,只有到洈水做民工,才能发些粮食,所以当时家里年轻力壮的人都为了生活来到这里,我们睡在稻草搭的棚子里,睡在草地上面,日以继夜地在那里劳动着,只希望能早点完工,回家去。”原来修大坝的人都是为生活所迫啊!我有些同情起那时候的人们来。
老人的神情有些凝重地继续说着:“我的父亲是在修大坝回来的路上饿死的。我们把父亲‘接回来’的时候,发现他的怀里还揣着两个饼子,我们知道那是父亲给我们四兄妹带回来的,自己舍不得吃。从那以后啊,身为长子的我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。”
“当时我们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的机械,全部都是用人力完成的,手推车都已经是很稀奇的了。还有那大坝上的土都是从两边的山上挖来的,我们只知道将这里的土运到那里,根本不知道将要挖成什么样子,只知道埋头苦干。”
“为了修大坝,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不计其数,好多人甚至搭上性命。”
老人跟我说,大坝加固那年,因为松滋的民工要经过公安的维修地段,还引发了一场“战争”。听到这,我想起了已经去世三年的外公,他也参加了洈水大坝的修建,并参与了那场“战争”,最后因为身体受伤,还回到家里休息了好几个月。我想,这断插曲每个参与的人都不会忘记吧!
老人还跟我们说了好多好多,他说当时因为粮食紧缺,在地上捡萝卜皮吃根本就不是什么丑事,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吃的。
为了这大坝,我们的先辈该付出了多少汗水啊!没有他们,哪有现在这么美丽的洈水!哪有亚洲第一人工型土坝!
“任爷爷,修大坝要付出这么多的人力和物力,您知道为什么要修吗?”听他讲了这么多,我不禁有些好奇了。
“60年前的这里还只是一条蜿蜒的的河流,周围常常被洪水和干旱蹂躏,有时甚至水、旱、病三灾并发。在1958年在50世纪大修水利之时,在饥饿、病痛的双重打击下。湘鄂两省的十万英雄儿女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开始了一场移山筑坝的伟大壮举!”
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吗?只不过人多些而已。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现在洈水已经成为了我们松滋最闪亮的一张名片,节假日,我们可以站在大坝上惬意地吹着微风,谁会想到这里躺着无数英雄?身为松滋人,当我们喝着洈河里的水时,谁会想到这清甜的水是先辈的鲜血化成的?当发生干旱时,洈河无私地敞开胸怀,滋润万物时,谁还记得这水下有着千万人的身躯?
当我问及任爷爷是否去洈水旅游时,他摇了摇头,我的心里一阵心痛。他们,是我们的英雄!他们,是当代的大禹!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这些将生命献给洈水的英雄烈士们!现在美丽的洈水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我详细地给老人介绍了现在的景点洈水,希望他有空能去玩玩,老人笑着说:“有生之年,应该去看看啊!”
此时的我觉得那座屹立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大坝,所象征的不正是我们要学习弘扬的的洈水精神吗?人会走,但精神永不败!
本文地址:
/show-1031283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原创,其它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