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site_name}

{site_name}

🌜 搜索

走近鲁迅

小学作文 𝄐 0
当我终于读到鲁迅的《在酒楼上》时,我才觉得自己开始走近他。我感受到他浓浓的人情味和一种对生命的眷恋,看到了他在消沉中不放弃反抗的身姿。一种未曾有过的共鸣引动了我心中不起波澜的震撼。 我开始思考:鲁迅是谁? 他弃医从文,他是“民族的英雄”;是“以笔为刀剑与敌人斗争的战士”,是“革命者”“开拓者”……一串标签化的语言纷至沓来,这是鲁迅吗?透过这些名词我只看见一尊宏伟、刚健的铜像,却看不见他的血与肉,也不见他长歌当哭模样,更感觉不到他的那种“克制的冷”。 鲁迅被标签化了,是时代与人们贴上的,他成为了诸多名词的汇集。或许人们本想以此方式来纪念他,不料却将他推得太远,远至神龛,人们只能仰望、无从走近。 我理解人们的作为。那样的社会令他目不忍视,他要在沉默中爆发,他亮出匕首刺往人性的要害。而一个沉醉于虚幻太平的时代不容词人打碎其美梦。于是在那个时代怯懦麻木之人给他贴上标签使他醒目,使他暴露在高压下成为众矢之的而自己免于攻击。如今世人始觉歉意,便又为他贴上光鲜的标签以供后人歌功颂德。 但人们的这种行为却使鲁迅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。人们止步于对鲁迅的形象认识而忘却了他更深重的精神意义。他引领着人们走向精神幽深之地,带领人们远离奴隶之路……如今的鲁迅受到了太多标签的审判,他终于变得扁平了,变得片面了,变得易于掌握了。 世人为鲁迅贴上的标签是细碎的,是沉重的,更是随意的。 人们的态度太轻佻了,行为亦是过分莽撞。不仅仅是对鲁迅,更是对鲁迅的文字和他的文字所承载的时代与文化内涵。他们试图为一切东西贴上标签,如此他们便可用最简单、最快捷的方式定义一切。但这些零零总总的词汇又怎能还原一个复杂的人格,架起一个庞杂的时代?更如何涵容那些文化?人的精神世界在“标签式思维”的作用下趋易、趋同了。 这也体现了人们潜在地对事物的控制欲。人们以短短几个词汇总结了一个时代,定义了一段文化,标识了一个伟人,他们踌躇满志,觉得自己是赋予者,甚至认为这是对鲁迅和那些文化的馈赠,是在为他们加冕。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滋生了太多浮躁,文化成了他们的快餐,大师成了他们娱乐的对象…… 我想起余华说的:“当一个作家成为一个名词,这便是对他最大的伤害。”或许只有当人们醒悟了,重拾他的文字,重读他的话语,重感他的温度,才是人们真正走出蒙昧,走近鲁迅,走近文化之时。

上一篇

下一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